2023-08-18
近兩年,中國經濟舞臺上演了兩大劇目:
1. 人口紅利見頂
2. 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重塑
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,遠超我們通常理解的經濟增長和財政運行,它們還將重新洗牌城市競爭版圖,創造出全新局面。
“世紀大戲”的第三幕
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就像一場世紀大戲,已上演超過40年。
置身事內,我們可以觀察到三段劇情:
1978年,1.0階段的幕布升起,中國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一部分,外資如潮水般涌入,東南沿海地區變身出口加工基地。
這一時期的“巨星”是外資、技術及訂單,沿海地區的工廠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。深圳、珠海、廈門等經濟特區,以及東莞、佛山、溫州、蘇州、無錫等明星城市脫穎而出。
隨著1998年全面房改、醫改、教改的到來,2.0階段的劇情逐漸展開。
雖然外資依然魅力十足,但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,已悄然切換為“城鎮化+房地產+大基建”。土地財政、地方債成為主角。
你會發現,2.0階段明顯不同于1.0階段:
2.0階段,土地、審批、地方債等要素主要由地方政府配置,而在1.0階段,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更大的是外部資金、技術及訂單,這些要素更加市場化和國際化。
1.0階段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涌現出的經濟特區和沿海城市,而在2.0階段,因為要素更需要行政審批,所以直轄市、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相對有優勢。行政級別不高的城市,發展動能在2.0階段相對較弱。
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點在2021年出現:房企融資“三道紅線”的出臺、恒大爆雷。
2023年7月24日,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: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。我們看到的是區域經濟發展2.0階段的終結。
上市公司:城市競爭的主戰場
如今,區域經濟發展已經邁入3.0階段。
這是被稱為“印股票的時代”:
IPO注冊制改革,打通了直接融資的渠道。區域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再次革新——“科技創新+實體經濟+資本市場”將逐漸取代“房地產+城鎮化+大基建”,成為新的引擎。
3.0階段,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不再是土地和審批,而是科技創新。變現模式也隨之變成了一種新的形式:上市機會。
2.0階段,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主要由地方政府配置,由此引發了“三非城市”走弱。
但在3.0階段,地方政府必須成為一位智慧的牧者,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,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,讓千里馬回歸草原。
在新規則下,科技創新、發明專利、民營企業、外資企業、上市公司,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。具備核心競爭力、創新能力的央企和國企,同樣不可忽視。
所以,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城市、民企活躍的城市,機會來了!
就算普通地級市,也有逆襲的可能。
未來已來,誰能領跑?
2017年末到2021年末,內地資金總量增長最快的30個城市如下:
前10名中,東莞、紹興、臺州、嘉興、金華這幾座“三非城市”(即非直轄市、非省會、非計劃單列市)占了半邊天。
如果范圍擴大到前20名,“三非城市”還包括了溫州、珠海、佛山、蘇州、徐州、濰坊、無錫,占比進一步提升高60%。
當你以為這就是所有的時候,A股上市公司的城市排行榜又讓你驚訝不已:
蘇州、無錫、紹興、臺州、常州等“三非城市”,不在榜上有名,還躋身前20強!
上市公司的數量越多,市值越大,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潛力就越高。盡管天津和重慶等直轄市、省會城市也榜上有名,但上市公司數量卻少于無錫,僅與臺州、常州相當。
回顧三個階段,不難發現:城市的命運,被生產要素及其掌控者緊緊握在手中。
從2.0階段進入3.0階段,只有成功轉型的城市才能繼續領跑,才有光明的未來。
那么,如何衡量一座城市的未來呢?
我們可以參考科技創新成果(以發明專利數量、研發人員和資金量以及資金占GDP比重等為例)、上市公司數量(以市值為代表)以及民營企業數量等多方面的綜合指標。
舉目四望,東南沿海的明星城市們,正在孕育著重新崛起的希望。與此同時,內陸一些轉型步伐緩慢的城市,包括一些高級別省會城市,已經悄然顯露疲態。
站在十字路口,我們似乎可以看見一個更加理想的區域經濟發展藍圖。
這張藍圖不只由直轄市、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繪制,而是由每一個具有前瞻思維、持續創新、探索發展新路徑的城市共同描繪。
作為區域經濟發展運行服務商,谷川聯行是城市轉型的見證者,更是參與者。
置身事內、躬身入局,我們因地制宜為地方政府、產業園區提供包括產業研究、委托招商、招商培訓、招商數字化在內的招商引資解決方案,依托產業大數據中心超過100萬項目線索,為區域經濟發展賦能。
變局已至,期待看到每座城市的獨特光彩。
在線客服
電話咨詢
400-115-0199
掃碼關注
返回頂部